Loading...

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1 title

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.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.This theme is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Bandara - Premiumbloggertemplates.com.

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2 title

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.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.This theme is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Bandara - Premiumbloggertemplates.com.

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

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.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.This theme is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Bandara - Premiumbloggertemplates.com.

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

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.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.This theme is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Bandara - Premiumbloggertemplates.com.

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

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.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.This theme is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Bandara - Premiumbloggertemplates.com.

Saturday, July 2, 2011

蓮鳴上師於〈白雲雷藏寺〉紅財神護摩法會開示 

有很多人覺得,在家裡修行比較好,有好多時候在家中靜坐會覺得比較舒服,但在廟靜坐時,前後左右都有人,有時正要進入狀態時,旁邊有小孩哭或有人咳嗽,有種情況出現。所以有好多人覺得,在家中修行比較好,不需要到寺廟同修。其實,自修和同修可由幾個層面去看有何不同!
完全個人單獨去修行,應該是在自己已經完全明白修行的方向和修行的方法之後,才自己單獨去修行;同時在單獨修行當中,要明白如何化解在修行上遇到的問題,如果在修行上完全沒有遇上任何問題,那表示修行沒有進步,這點必須要明白。
在單獨修行的時候,如果在身心知見上產生了問題,是需要請示根本傳承上師,或請示弘法人員,來解決遇到的困難。如果平時一個人去修,修得非常精進;比如有些人一日修兩、三壇法,或一日修四壇法,可能反而因為太精進而產生襌病,或會產生因為太精進所產生的障礙。
如果遇到禪病或障礙的時候,要如何去超越呢﹖這是單獨修行會遇到的困惑。所以,每當單獨修行到某一個境界時,是需要回來請示根本傳承上師,看看問題出在什麼地方?然後怎麼去化解?
修行本身非常需要正知正見。講到正知見,好多人會覺得自己已經好有知見,或者覺得自己在修法方面上已經懂得很多。我們首先需要明白,知識、智慧和聰明的分別在那裡。
知識!就是懂很多東西,知識淵博、多聞。但是否「多聞」便代表「能幹」呢?其實不是!「智慧」和「知識」並不相同,比如一個人懂很多佛法,懂很多修行儀軌,懂很多關於「空、有」的理念,懂很多名詞,這個是知識,是多聞,如果不能應用在身心之中,這個就是沒有智慧。
比如一個人明白什麼是「十八界空」,但功德受用卻生不起來,不能將「十八界空」運用在自己身上,那麼得到的只是知識,而不是智慧。沒有這個功德受用生出來的時候,一個人單獨修法,如何能超越「十八界空」?
第二個例子,有人懂得很多東西,知道什麼是「十二因緣」,知道什麼是「四聖諦」,但當在日常生活之中,卻不能超越「十二因緣」,不能將「四聖諦」運用在日常生活中,功德受用不能生起,這個人所懂得的只是一些名詞,就是我們所講的多聞,並不是智慧。
所以有一句話講:「多聞不如實修。」意思是說,你懂得很多知識,但必須要如實去修行,這樣才真正屬於你自己的。如果不能如實去修行,那麼你懂得的佛學名詞,只是別人口中的「說話」,永遠不會變成自己的。所以知識和智慧是不相同的。
聰明和智慧的分別在那裡?聰明的人不一定有智慧,但有智慧的人一定聰明。基本上來講,聰明的人是比較取巧,取巧的意思是—不能憑著其聰明才智而能了脫生死。所以,聰明是「入世法」中的一種投機和取巧。
智慧就不同了,有「入世智慧」和「出世智慧」。在儒家來講,道德與智慧是一體兩面的講法。換句話說,在儒家孔夫子學說,道德、倫常、智慧是非常相似的。因為我們明白因緣果報,所以每做一件事就會顧慮到因果、道德、倫常的理念在其中。所以儒家學說,道德是包含智慧在內。
但在佛門來說,智慧的講法並不相同。佛的智慧是「三無漏學」,是超越道德、倫常和一切入世的智慧,佛的智慧是出世間的智慧,能夠將八識田的識種轉化成為佛智,就是「般若」。
所以,佛的智慧是妙智慧,是般若,般若智慧是能夠了脫生死,超越三界輪迴,不單令人成為多聞、有知識的人,更能令人成為擁有大智慧的修行人,所以「般若智慧」是佛門所講的智慧,我們修行人所追求的就是這種佛智。
單獨修行,在不能提升佛智的時候,可以建議參加同修。為什麼參加同修可以幫助增長佛智呢?舉例來說,有時候看一本書,或一句說話,這本書每個字都看得懂,但加起來就看不懂。這一種情況是經常發生的,不單是在佛教有這個問題,在一般讀書或做其他事時,都會有這種情況出現。但是,當把書本放在一邊,之後做了很多不相干的事,譬如去持咒、禪定、做大禮拜,過了三個月、半年、一年之後,再回頭來看這句話時,會忽然明白!
其實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。因為當我們去做大禮拜,佛菩薩會消除我們的業障;當我們去持咒、唸經、唸佛的時候,佛菩薩會加持我們。在我們做與這一本書完全沒有相干的佛事時,比喻到寺廟去打掃,多到寺廟參加同修,得到佛光的注照,這些和看書沒有關係,但是因為佛菩薩加持,令我們的智慧增長,所以再重看那句話時,就看得懂了。
這是因緣的問題,也是智慧開發和未開發的關係。每一個人都有圓滿的智慧,問題是智慧開發了沒有?所以,多來同修,是能夠得到佛光的加持,能夠轉化不好的緣分成為好的緣分;令本來不是很有智慧的身心,能具足成為有智慧的身心。所以,同修的功效非常好。  — 待續 —